泰州市姜堰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泰州市姜堰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泰州市姜堰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试行办法
发布时间:2014-10-15     浏览次数:     来源: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培育和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推动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区从事农村产权交易活动的,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农村产权交易应当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农村集体产权依法转包、租赁、转让、入股、互换或者以其他方式交易的,应当在农村产权交易所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统称农村产权机构)进行;鼓励农村个人产权在农村产权机构进行交易。

第五条  姜堰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是本区农村产权交易的监管机构,负责对全区农村产权交易行为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国土、住建、农业、林业、工商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指导和管理产权交易工作。

第二章  交易机构

 

第六条  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应当建立全区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站和数据库系统,中心下设区农村产权交易所,具体负责全区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

 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农村产权交易申请的受理、审核等相关事宜,出具产权交易凭证;

(二)负责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的发布和成交公告;

(三)为农村产权交易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和代办等服务;

(四)负责农村产权交易活动情况的统计、分析、反馈及相关资料的存档工作;

(五)区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镇(区)依托经管站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具体负责本区域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完成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授予的其他职责;各村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点,具体负责本村的产权交易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第三章  交易范围、方式和程序

    

第八条  农村产权交易服务范围主要包括: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

(二)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

(三)水域养殖经营权;

(四)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

(六)农业装备所有权(包括农机具、渔业船舶所有权);

(七)活体畜禽所有权;

(八)其他依法可以交易的农村产权。

第九条  农村产权交易可以采取协议、竞价、拍卖、招标等方式,也可以采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采取拍卖方式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采取招标方式的,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披露评标方法和标准。

第十条  农村产权交易活动中的转让方或者受让方,可以直接或者通过委托人向区农村产权交易所申请进行产权交易,小额交易也可以受区产权交易所委托在镇(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进行产权交易。

第十一条  转让方申请转让产权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农村产权转让信息发布申请书;

(二)转让方的声明与保证;

(三)主体资格证明材料;

(四)产权权属的证明材料;

(五)相关决议、批准文件;

(六)转让标的基本情况的材料;

(七)委托办理交易手续的,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及受托方主体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

(八)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第十二条  农村集体产权转让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形成决议。

第十三条  农村产权交易所收到产权转让申请后,对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凭联系单到各职能部门查阅档案、确认权属;审查通过的,由农村产权交易所在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或者媒体统一对外发布产权交易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

披露的产权交易信息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产权交易信息应当明确发布信息的期限,首次发布信息的期限应当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十四条  受让方申请受让产权,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并接受农村产权交易所资格审查:

(一)农村产权受让申请书;

(二)意向受让方的声明与保证;

(三)主体资格证明材料;

(四)符合受让资格条件的证明文件;

(五)委托代理的,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明;

(六)联合受让的,需提交联合受让协议书、代表推举书;

(七)其他应提交的材料。

农村产权交易所收到产权受让申请后,对有关材料和受让资格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发布受让信息,但受让人不愿意公开的信息除外。

第十五条  农村产权交易所在披露的产权交易信息中要求受让方交纳交易保证金的,意向受让方在规定时限内交纳交易保证金(以到账日为准)后获得受让资格;逾期未交纳交易保证金的,视为放弃受让资格。

第十六条  农村产权交易所应当依据征集到的受让方情况,指导转让方选择交易方式:

(一)在项目信息发布期满后,征集到一个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采取协议方式进行交易;

(二)在项目信息发布期满后,征集到两个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时,转让方可以根据交易标的的具体情况采取竞价、拍卖或者招标方式组织实施交易。

第十七条  农村土地折资入股后的权益或者收益分配权交易,在同等条件下,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享有优先受让权。

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承包经营权转让,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受让权。

第十八条  转让方与受让方达成产权转让意向并签订《交易确认书》后,应当在30日内签订产权交易合同。

产权交易合同经转让方和受让方签字、盖章后,由农村产权交易所审核并出具《产权交易鉴证书》。

产权交易鉴证书应当载明如下事项:项目编号、签约日期、转让方全称、受让方全称、受托经纪会员全称、标的全称、交易方式、成交金额、合同价款支付时间、方式、备注等内容。

第十九条  采取联合转让或者联合受让方式的,联合转让或者联合受让各方应当签订联合转让或者联合受让协议书,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

联合转让或者联合受让,应当推举一方代表联合体各方办理转让或者受让相关事宜。

凡优先受让权人未放弃行使优先受让权的产权交易项目,不得采取联合转让或者联合受让方式进行交易。

第二十条  在农村产权交易所进行产权交易的转让方、受让方,可凭农村产权交易所出具的《产权交易鉴证书》和相关材料到有关部门(组织)办理相关手续。

凡涉及集体产权权证的变更,有关部门(组织)应当要求转让方、受让方提交农村产权交易所出具的《产权交易鉴证书》。

  

第四章  交易行为规范

  

第二十一条  农村集体产权的转让底价以相关职能部门或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值作为依据。转让底价低于评估价的,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代表大会同意。

农村个人产权的转让底价,可以以相关职能部门或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值为依据,也可以由转让方自行确定。

第二十二条  农村产权交易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农村产权交易所确认后中止交易:

(一)产权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中止交易的;

(二)转让方或者与产权有直接关系的第三方提出正当理由,并经产权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

(三)产权存在权属争议的;

(四)农村产权交易所认为有必要中止交易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中止交易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 农村产权交易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农村产权交易所确认后终止交易:

(一)中止期限届满后,仍未能消除影响交易中止的因素导致交易无法继续进行的;

(二)产权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终止交易的;

(三)转让方或者与产权有直接关系的第三方向农村产权交易所书面提出终止交易申请,并经产权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

(四)人民法院、仲裁机构依法发出终止交易书面通知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终止交易的情形。

第二十四条  在农村产权交易活动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操纵交易市场或者扰乱交易秩序;

(二)影响交易双方进行公平交易;

(三)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五条  产权交易服务的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定。

鼓励农村产权交易,转让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的,减免收取有关服务费用。其他交易主体,按照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涉及应征税项目的,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农村集体产权的交易收益,应当纳入本集体经济组织财产实行统一管理,具体管理办法,按照相关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定执行。农村个人产权的交易收益,归个人所有。

 

第五章  争议处理

 

第二十七条  在农村产权交易所进行产权交易过程中,发生产权交易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向农村产权交易所或者当地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据合同的约定申请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八条  交易双方及相关人员有违规违约行为,造成农村产权交易所及相关方损失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4年11月1日起实施。